工业观察

我们在多年工业领域工作经验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对工业领域的市场都有着客观、严谨的研究,我们将依照研究数据,为客户分享德佳咨询对工业领域的独到见解。


首页 > 工业观察

电池市场新一轮厮杀正上演

在这条“热闹”的赛道上,人人自危。


前不久的法国巴黎车展上,面对中国电动车的大放异彩。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展台上满面愁容,并当众疾呼:“欧洲必须觉醒!”

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崛起正在成为事实,电动汽车极有可能成为继高铁、核电之后,中国制造业出海的第三张“金色名片”。现代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故事正在真实上演,只是这一次,相比百年前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2022年1-10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渗透率达24.7%,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综合前三季度市场表现和第四季度车企冲刺力度加大的因素,预计2022年新能源汽车全年渗透率大概会在28%左右。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攀升,必然会再次带动动力电池行业的繁荣。


2022年1-10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2496628c7da9c0a69e31964db6ee76cc.png

(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但“一个硬币分两面”,随之而来的还有——动力电池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那将是新一轮的厮杀。MIR 睿工业分析了截至2022年11月电池行业TOP50厂商旗下200多家工厂的信息,从下游行业、地区、工厂建设状态这三个不同维度,解析市场发展情况。




01

动力电池工厂数量一骑绝尘




锂电池产业链分为上游原材料及电池材料,中游锂电池生产与组装,下游应用三个环节。其中,上游原材料主要分为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中游锂电池生产与组装主要包括极片制作、电芯封装、锂电池组装、锂电池模组及PACK;下游应用主要为消费电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本文主要针对中游锂电池生产工厂进行分析。


88a3270fed9a62fcdb4e8ef73d45d73f.png


我们在总结锂电TOP厂商的下属工厂主要经营项目时发现,动力电池工厂的数量是最多的,消费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工厂数量所差无几,大多不会是TOP厂商重点布局的领域。


fc049cbec788360dde7384be936836de.png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主要的原因是锂电的发展大多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汽车上应用的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因此可以说,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虽然锂电池有早期的消费电池发展铺垫,但真正把产业做大做强,还是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之后。

例如几年前凭借宝马的青睐,宁德时代实现快速发展,喜得“万亿宁王”的称号。不过当下宁德时代的日子过得也不安稳,随着动力电池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不单是电池厂商,连车企也想通过设立电池子公司或者参与投资的方式来分一杯羹,争夺更多的产业链话语权。

汽车厂商强势助力。大众入股国轩高科,奔驰入股孚能科技,中创新航与广汽、长安新能源开展深度合作,蜂巢能源有长城汽车的鼎力支持,欣旺达则将动力电池业务拆分单独融资,获得小鹏、理想、蔚来汽车、广汽资本、东风资产等多家企业投资,车企纷纷为新的电池品牌提供资金弹药。

电池厂商竞争激烈。在车企扶持下,新玩家们正在蚕食宁德时代的客户。中创新航近年来扩张迅猛,自2018年算起四年之内国内市场份额排名由第九上升至前三,2020年开始已成为广汽的第一供应商;国轩高科深耕动力电池十余年,份额较为稳定,基本维持在5%-6%区间内;亿纬锂能与欣旺达自消费电池业务向动力电池业务转型,依托原有技术与口碑积累稳步开拓市场;蜂巢能源等厂商进入部分车企供应链,参与份额争夺。

为保证供应链安全及提升议价能力、降低成本,新能源整车厂商开始逐渐打破原有的独家供应模式,通过合资、入股、签订长期协议等方式寻求“二供”甚至“三供”,与新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为二线电池企业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现如今动力电池市场正在做大做强。




02

拥有技术支持的省份是厂商建厂第一选择




锂电产业较为特殊的一点是其自始至终都具有技术密集型的特点,锂电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较依赖技术进步,因此锂电企业在建厂时的选址第一选择大多都是有产业集群基础的省份及城市,同时资源型及政策导向型的省份也会比较受到青睐。


08f92f35f427f15261ff37adac78bc1d.png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技术支持产业发展,厂商建厂第一选择。锂电池最初是为消费类电子产品而生,而广东早前便是电子信息产业的主要经营阵地,广东深圳的电子信息产业总规模甚至已经达到了全国的六分之一,华为、中兴、创维和比亚迪等电子巨头皆起家于此,中国最大的电子市场华强北也位于深圳,在深圳搞锂电产业,技术方面已经拥有了先发优势,市场方面也有距离优势。

此外,广东省内部已形成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深圳、东莞和惠州在新能源产业颇有话语权,生产要素可在各大城市之间进行优化配置,综合生产成本低。且在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证券交易所驻扎的前提下,技术优势、产业配套优势、资金优势广东已全部具备,锂电厂商选择在此建厂的原因不言而喻。

资源丰富、政策引导,利于电池工厂落地。江西宜春素有锂电之都之称,比亚迪最大的电池工厂便位于宜春,宜春拥有丰富的锂矿资源,锂电池企业为了获得更多资源,通常选择在原材料产地建厂,自2021年年底锂价高企以来,宜春更是迎来多个头部电池企业增设产能,通过跟政府合资建设锂矿/锂盐厂等方式获得资源。

国家对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地方政府自然会跟紧脚步推波助澜。投资建厂,意味着给当地带来更多的税收,还能够缓解就业压力。不少地方政府积极鼓励电池项目落地,放开了准入标准。如今江苏常州、湖北荆门和四川宜宾规划的电池产能均超过300Gwh。

河北、吉林、新疆等地锂矿资源稀缺,发展锂电的先行条件有所缺失,后续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要建立到上游储备之中,因此这些地区TOP厂商未布局有太多的锂电池工厂,以增加产能。

未来中国锂电池产业格局将呈现高端锂电池技术研发以广东、福建东部沿海地区为主,基础锂电池生产制造将转移到部分中部及华东地区。




03

投资建厂再扩厂已成电池企业的潜意识操作




总的来看,这300多家电池工厂大多是已建成状态,但在建及新建项目也差不多占据了总数量的三分之一,并不算少,这也基本符合现如今动力电池产业增资扩产的主旋律。


e19bc65e0163b3059e92ca537ea8c2c3.png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实话说用“疯狂”这个词来形容现在的动力电池行业,再合适不过。无论是宁德时代和比亚迪这类的头部玩家,亦或是身后一众追赶者,增资扩产的计划从未停止。在这条“热闹”的赛道上,人人自危。

2022年以来,几乎每周都有动力电池工厂开工或行业投资的消息传出。刚刚过去的半个月里,力神电池在无锡锡山投资112亿元,建设动力电池基地;蜂巢能源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拟募资150亿元。


2022年1-11月部分电池厂商产能投资规划动态

b22f566fa1ac33134e39af805d7dcb42.png

(信息来源:MIR 睿工业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投资、建厂、扩产、再投资、再建厂……成为了如今电池企业刻入潜意识的操作。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1-11月动力电池领域至少公布了75个投资计划,总投资资金超过万亿,近一半项目投资规模过百亿。

更甚者,在中国内部电池产业内卷严重的当下,还有不少企业选择走出海外,争夺国际市场。

如今,宁德时代第一家欧洲工厂已经破土动工,预计将于年内投产,第二家欧洲工厂也已宣布落地匈牙利。去年,比亚迪控股的弗迪电池也开始欧洲工厂筹建工作;2022年上半年,亿纬锂能和国轩高科也先后宣布欧洲新厂地址;9月9日,蜂巢能源宣布公司将在欧洲建设第二座海外电池工厂。除了欧洲之外,北美、东南亚等地同样成为了电池厂商的建厂战略要地。

产能的角逐下,电池产业内部的竞争更是呈现出了空前的激烈局面。

但无论如何,锂电市场的火热已无需多言,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发展,电池产业也会更上一层楼,市场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