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观察

我们在多年工业领域工作经验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对工业领域的市场都有着客观、严谨的研究,我们将依照研究数据,为客户分享德佳咨询对工业领域的独到见解。


首页 > 工业观察

汇川的新能源汽车野望

潜心投入就会有回报

注释:“野望”是日语的语言意思,本文可理解为雄心。


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何时迎来盈利拐点?这是很多业内人士都想问汇川的一个问题。对此,汇川副总裁宋君恩表示:“今年(2022年)的经营目标,就是要实现盈亏平衡。”


事实上,汇川宋总的言论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为了稳住投资者的权宜之言。从最新公布的2022年前三季度汇川新能源汽车板块的业绩来看,表现总体还是比较亮眼的——业务收入32.65亿元,同比增长83.3%。对比汇川其它业务板块的增长率,新能源汽车板块这三个季度呈现“喷薄欲出”之势。


e318397d4650cbe095df7c7eeafb3c46.png

(图示:汇川各事业板块前三季度业绩回顾)

但在这样的强劲势头之下,业内人士却也仍在观望:


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是怎样布局的?


汇川凭什么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出名堂?


汇川的新能源业务板块能否在2022年打一个翻身仗(实现盈利)?


针对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结合MIR 睿工业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今天笔者就为“观望者们”答疑解惑!




01

不赚钱也要搞的业务




随着国内房地产行业的饱和,电梯行业增势放缓,这意味着电梯自控产品的市场销量辉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汇川把眼光放到了新的赛道——机器人、新能源汽车。


从汇川发展的战略来看,工业机器人业务和新能源汽车业务曾一度不被看好,原因很简单:就是毛利低,不挣钱。并且从整体盈利比来看,它们不仅不挣钱,还往里头砸钱。


尽管被质疑,但汇川还是坚持这两个板块,并且逐渐收到了回报。2021年汇川机器人迎来了爆量,根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21 年汇川 SCARA 机器人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为 14%,总排名第三,内资第一。


汇川的工业机器人业务算是多年的媳妇儿熬成了婆(慢慢走向正轨),但对比之下,汇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走过的道路则相对曲折。早在2008年汇川就涉足新能源汽车行业,而那时特斯拉首款车型Tesla Roadster才刚刚下线并开始交付,并且当时中国市场对新能源汽车压根就没有一个普遍的概念。因此,从后来整个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轨迹来看,汇川当年的战略眼光可谓“毒辣”(这也就难怪在2020年的疫情大流行之前,汇川能够“先知”般的囤积大量芯片,一举成为内资工控龙头企业)。


2016年汇川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板块,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陆续投入几十亿元的研发费用,可谓是大手笔。在当时汇川董事长朱兴明更是直言:“应该说在未来的更长时间,公司一半的研发资源可能会投在(新能源)汽车上面,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公司一半的收入会来自于汽车行业。”




02

前期先活下来!




事实上,当时朱总敢说这话也是有底气的。汇川作为以通用自动化业务起家的企业,其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主要做两类产品:电机控制类产品和电源类产品。其中,汇川比较主打的是电控类产品,但不同于汇川同样重视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电控类产品的市场格局显得比较怪异。


68a4ce6ed348235e3cc91aeaab8f1e3b.png

(图示:汇川新能源汽车板块产品概览)


电控市场怪在:又大又卷。


大在体量: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354.5 万辆和 352.1 万辆,同比均增长 1.6 倍。如果按照每辆车一套电控系统来计算,那么该市场将会是超千亿(元)的体量,至少在中国市场,鲜有前景如此广阔的行业。


f61a51f0b48c5261042903b3996508f9.png



卷在玩家:汽车电控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导致进入者非常多,竞争异常激烈,一些整车车企,如特斯拉、比亚迪也会分一杯羹 。并且电驱动产品技术迭代快、高度集成化、高电压、高转速等特点导致企业需要进行大量持续的研发投入。


面对着又大又卷的新能源汽车电控市场,汇川没有了当初其在通用自动化领域那样的“底子”(安圣电气),怎么办?


汇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需要“沉淀”。


2012年—2016年,汇川已经为一些传统车企提供了电控产品,算是小试了一把牛刀。凭借自身自动化技术与电控系统的技术同源性优势和比较良好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汇川在一众厂商中成功突围。2012年,汇川与宇通客车签订了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协议,为其独家供应主驱动电机控制器产品。2015年协议到期后,双方又续约三年到2018年。这一稳定大单让汇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在发展前期得以“存活”下来(根据2016年中国汽车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新能源客车产销数据,宇通客车的市场份额占比一直保持细分行业龙头地位),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公司最大的客户是宇通客车,可实际上从2008到2011年,公司本来计划主打的是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器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因为新能源商用车受限于使用人群市场毕竟有限,未来广阔的市场一定属于新能源乘用车。只不过由于里程焦虑、政策推动不足等方面的原因,当时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导致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能源乘用车业务计划推出不如预期。


2016年前后,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崛起,汇川开始放心下探,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可这一探,才知道新能源乘用车电控市场的水有点深,自身在技术转变,供应链上的优势,放眼偌大的市场下,有点泯然众人矣。


在行业端,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是新能源乘用车)还处在增长阶段,导致了电控市场需求有限,很难通过大规模生产销售来消化投入,摊薄成本和提高收益。加上新能源车企自身或关联公司生产电驱动系统的趋势愈发明显,这进一步挤压了现有第三方供应商的市场空间。


在自身研发与外部政策端,因为电动汽车成本过高、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从2018年开始新能源汽车进入寒冬,各大车企销售新能源汽车的盈利不太乐观,这导致它们对上游供应链的成本要求严苛。


因此,汇川早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虽然踌躇满志,却显得有力没处使——只能等待新机会的出现。




03

造车新势力的补血




2014—2015年是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期。面对国内传统汽车行业的“老气横秋”,一群互联网创业者恨铁不成钢,决定化身“白衣骑士”,跨界造车。从2014年开始,新能源“三剑客”蔚来,小鹏,理想汽车先后入局,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时间来到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结束了从2018年之后长达三年的“寒冰期”,进入全面爆发阶段。新势力造车将互联网企业决策逻辑、机制变化、用户思路带到了新能源汽车行业,再加上背后有互联网资本的大力支持,使其增长迅速。市场竞争也基本形成“三国杀”格局:蔚来、小鹏、理想三家构成第一梯队,年销接近十万;哪吒、威马、零跑奋起直追。


随着这一波爆发,汇川等了多年的机会,终于来了!


中国本土造车新势力还处于上升阶段,但是一些供应链模块如电控系统还不能够完全自己把握,需要与第三方供应商合作;而汇川是经过多年技术积累,电控产品又在新能源商用车产品线上不断试炼,生产技术已然成熟。


因此双方之间属于你有需求,我有技术,那么合作不就来了嘛!


2021年7月30日,汇川在投资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给小鹏、理想和威马这边提供了电控产品,接下来会有电机、三合一电控、电源等产品销售的。其中2021款的理想ONE已经用上汇川技术新的三合一电控,并在2021年上半年为汇川电控产品出货额贡献增量。


纵观2021年—2022年上半年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板块的业绩,造车新势力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就最近的数据来看,汇川技术 2022 年1—8月乘用车电控装机量中,造车新势力如理想、小鹏等占比接近70%。


汇川技术2022年1—8月乘用车电控装机统计

4e37bb554894a6bb58c841afe7b86a6e.png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现在造成新势力是汇川新能源板块的大客户,但华为系出身的汇川不会安于现状,把自己的“宝”全压在造车新势力头上。细拆2022年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第三季度业绩,可以发现新势力客户8-9月销量相对有压力,而传统车企长城、广汽等2022年贡献增量占比不断提升,有望对冲短期新势力销量的影响。因此,鉴于目前汇川在产能充足的情况下,配合多元化的客户策略,展望第四季度,有望维持较快增长。




04

汇川,凭什么?




回到开头,汇川的宋总提出2022年新能源业务要实现盈亏平衡,甚至有业内人士预测会实现盈利。那么这些言论背后支撑是什么?


那就不得不说说汇川在新能源业务上的“三板斧”了。


这第一斧,在于技术,汇川一开始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时主要为客户提供电机控制器,并逐渐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站稳脚跟,后来又斥巨资进入新能源乘用车领域,如今已能提供“电机+电控+变速箱”的动力总成系统。


e9d78db11d3a8a95243d0ca954f5cbba.png

(图示:汇川A级车“三合一”动力总成系统)


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机控制器到动力总成,这是一次质的变化。


从产品生产演变上,汇川最早同江淮和众泰共同开发一些项目,并得到批量应用,之后进入到商用车领域,通过和全球最大客车厂商宇通的合作,开发、完善了自己的商用车产品线。这些年来,汇川配合宇通开发了多款有竞争力的产品,尤其是包括“五合一”等在内的车辆全集成动力总成的概念深入人心,现已成为国内领先的新能源客车控制器供应商。


从研发端来看,汇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品研发人员超过600人,其占比为各板块第一,而且汇川未来还会在该领域继续招兵买马,预计扩充研发人员至1000人左右。


截至目前,汇川通过高研发投入,逐步形成包括电控、电机、电驱总成、DCDC电源、OBC电源以及电源总成整套解决方案,特别在高速化、高压化、碳化硅(汇川技术等资本方加注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企业河北同光晶体,助力其完成数亿元Pre-IPO轮融资,碳化硅衬底能为汇川技术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产品带来一定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优化)等新技术和方向上的解决方案,汇川技术都做到了领先地位。


这第二板斧,在于生产能力,汇川凭借在自动化领域的多年积累,在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生产上汇川采取“研发+产线磨合”的策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2016年9月,汇川技术研发的第10万台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下线,实现了从单一电控向动力总成迈进的蝶变。2020年, 汇川新能源车电驱动整体装机量达到135.7万套,在国内该领域第三方供应商中名列前茅。


不仅如此,汇川还为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专门投资建设了常州新能源汽车项目,目前已经投资到第二期,计划总投资额不超过3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常州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现已交付使用,并且根据目前的销售情况,预计常州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期)在2022年产量将达到满产状态。


最后这第三板斧在于汇川自身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策略。首先,汇川深知堡垒最易从内部攻破,并且考虑到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管理模式不同于其他业务,汇川技术于2021年对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资产、负债等进行内部重组,优化了公司汽车业务框架,将子公司联合动力作为新能源汽车业务的独立经营实体。


其次,新能源汽车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每个车型定点之后要面临一些设计变更,汇川抓住了这一特征,把自己以客户为导向的“快反馈”即销售-研发-销售体系顺势复制到了新能源汽车业务上来。具体来讲是依托客户定点车型SOP放量,以期达到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除了新势力客户定点外,国际车企也是近年来汇川重点关注的对象;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汇川凭着大客户放量及新产品的有效拓展,订单也取得快速增长。


从效果上来看,这套体系通过高研发投入,打造一个快反应链条。再加上汇川技术拥有本土化的先天条件,使其即便在疫情封控,缺芯、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外部不利环境下依然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




结语




回顾汇川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轨迹,我们经常会说到的一点是:汇川处于某种超前的感知当中。这种超前的感知在于对中国本土市场整体大环境和对新能源汽车行业小环境变化的洞察。


中国本土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在于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建设逐步完善,这为很多新兴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合适的土壤,当企业每次陷入瓶颈,依靠经营策略、技术研发也无法更进一步时(汇川电梯行业),总有“新土地”等待开发——机会来得及时,企业只需要接得顺溜,那么就会实现第二甚至第三增长点。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小环境在于,前途光明,但是发展道路曲折,目前该市场毕竟有限,并且玩家众多,混杂厮杀,大家要想从中分一杯羹,要么打策略牌,要么打价格牌或打技术牌,但最终理想的状态是技术为底牌,策略为过渡,价格牌(性价比)为杀手锏。


这些年来,汇川无论是在工业机器人还是新能源汽车板块,思路都很明确:做大企业,发展方向就是扩产卖货,占领市场,进而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张。而且对于自身认定的新能源这块业务,执行力非常高,即便面对着多年不盈利的尴尬局面,仍没有半途而废,而是用持续投入慢慢修炼内功,最终破茧成蝶。


展望2022年全年,汇川将会在国内新能源汽车电控市场进一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同时将逐步向欧洲、南亚以及东南亚进行布局,实现制造的海外本土化。在这种大战略背景下,MIR 睿工业也预计2022年全年汇川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将实现盈亏平衡或者单纯盈利。


也许在未来,汇川会像朱兴明董事长设想的那样一半的收入会来自于汽车行业,平稳实现自身业务转轨。相信这一天这不会很遥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