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观察

我们在多年工业领域工作经验中,不断的积累和沉淀,对工业领域的市场都有着客观、严谨的研究,我们将依照研究数据,为客户分享德佳咨询对工业领域的独到见解。


首页 > 工业观察

原材料价格上涨-中国制造业成长的烦恼

涨价潮不是洪水猛兽,是涅槃重生!



2022年一开年,国内制造业又迎来了一个魔幻开局:1,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分别为50.1%和50.2%,虽然整体略高于临界值,但难掩其走低的趋势。有人预测国内制造业将面对一段时间的下行压力。果不其然,紧接着3月份中国制造业PMI直接下降到 49.5%,跌破临界值,并且生产指数(49.5%)和新订单指数(48.8%)均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20年的“恐怖”仍历历在目,新一波颓势又接踵而至,国内制造业仿佛坐了一圈过山车,抬眼一看发现自己还在“谷底”。所不同的是,由于近期俄乌战争仍旧焦灼,加上国际期货交易市场波谲云诡,使得新一轮中国制造业下行的情况相比于2020年更加复杂。但不管风云如何变化,底层逻辑只有两个:供需失衡和通货膨胀。在这个底层逻辑之上大多数人在关注疫情影响的同时,也更多提到一个制造业的热词—原材料价格上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4月7日,在A股上市的近3000家制造业相关上市公司中,有将近一半公司或直接或间提到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冲击。素有“插座一哥”之称的公牛集团其2021年的财报显示,由于塑料、铜等大宗原材料的涨价等原因,公司电连接业务毛利率同比减少6.18% 。无独有偶,国内炊具行业第一股苏泊尔其主营炊具业务的毛利率受2021年原材料价格大幅快速上涨等因素影响同比下滑5.15%。


当今格局下,无论大大小小的制造业企业想与不想,都无法避免被裹挟进这波原材料涨价大潮之中,因为产业链的盘根错节,大家的关系早已经是打断骨头还连着筋。




撬动产业链的利润再分配的支点




原材料价格上涨并不是疫情之后的产物,在制造业甚至是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原材料价格上涨只是一个周期性的现象,它伴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并重塑制造业的产业格局。2022年这一波涨价潮“蓄力持久”,从2021年年初开始延续至今,随着美国QE的结束、俄乌后续可能的停火、以及因涨价导致消费需求逐渐被压制,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或2023年上半年达到阶段性顶峰,之后就会慢慢“退潮”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制造业产业链像一个被原材料价格上涨撬动的杠杆压向中下游行业成本端,进而传导至其盈利端以原材料购进价格(PPIRM)观测,截至2021年9月黑色金属、有色金属、燃料动力原材料、化工原料价格涨幅显著居前,分别达 20.9%、20.1%、14.1%、12.3%。得益于此,2021年上游原材料采掘及加工类行业利润占比一路抬升,由 2020年底的 18.19%上行至2201 年 8 月的 31.6%。而中下游设备制造、消费品制造及能源供应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利润占比分别由 2020年底的 34.47%、21.10%、14.89%下行至 2021 年 8 月的 28.50%、19.42%、11.16%。其中,设备制造类行业利润占比已连续 3 个月下行。并且这种势头一直延续到了2022年。


微信图片_20220415162258.png

(数据来源:公开数据整理)


随着中国制造业向价值链的更高层级跃迁、行业格局的不断优化,更多的制造业厂商积极应对原材料涨价对成本的压力。多数厂家采取的方式是“成本传导”,也就是向下涨价。对此制造业不同板块也体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涨价转移能力,具体为:原材料厂商>元器件厂商>终端厂商>设备制造厂商。而各板块涨价转移能力的大小则是由各自板块产品的定价方式、行业景气度、厂商的议价能力等多因素决定的




成本传导的多米诺骨牌




“成本传导”首当其冲的无疑是位于中游设备制造商:在2020年-2021年的涨价周期中,中游设备制造商整体利润被压缩了5.97个百分点。从产业链分布来看,中游设备制造商的这股压力主要是由上游元器件厂商的涨价所带来的。


以自动化元器件厂商为例,自2021年开始,受原材料涨价、芯片供应紧张引起的自动化产品涨价潮就已开始,并一直延续到2022年。头部厂商无论内资外资都在涨价,内资以汇川技术为首,其变频器定制类非标产品和伺服定制类非标产品价格在2022年第一波“涨价潮”中均上调了5%-8%;外资以西门子为首,从2021年开始其产品从LOGO到ET200S的PG产品组最低调整价格在5%,最高调整价格15%。


不仅如此,西门子货期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热门产品PLC1500,货期延长达半年左右,一旦自动化生产线出现PLC系统的硬件故障,中游设备制造商只能干瞪眼。也有部分自动化元器件厂商会选择捆绑销售、降低返点、“新品替换-变相涨价”等方式对冲成本压力,但归根到底,都是成本传导的套路


2022年中国自动化市场主要厂商产品涨价情况-部分

微信图片_20220415162553.png

(数据来源:MIR DATABANK)


产业链下游行业的终端厂商在中游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进行博弈之后也进行了涨价,即便火热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光伏等赛道也不能幸免。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自2021年12月21日以来,镍的报价由原来的不到15万元/吨,涨到2022年3月20日的22万元/吨,最高点一度超过30万元/吨;钴的华东市场报价从不到49万元/吨涨到56.6万元/吨;磷酸铁锂生产价由原来的不到10万元/吨一路上涨到超15万元/吨,涨幅接近60%,这背后当然不乏一时的资本炒作的因素存在。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力电池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慢慢传导至新能源汽车整车。2022年3月份以来,近20家新能源车企宣布涨价,涉及车型近40款。多数车企整体价格涨幅都控制在了1万元以内,其中小鹏汽车全系涨价幅度在1.01万至3.26万之间,这一度让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惊呼涨价的比例超出想象!




制造业企业各显神通




除了直接的“成本传导”外,较为被动的应对方式是“成本控制”。各大企业通过降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把省下来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开拓和技术研发中去。部分行业还可通过经营战略调整,如“提前存货”来减缓上游成本冲击。


2020年底,中国企业从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合计购买了将近320亿美元的计算机芯片制造设备,进口额相比2019年跃升了20%。在华为等公司纷纷赶在美国制裁生效前大力进口囤积相关产品的形势下,中国2020年的计算机芯片进口额飙升到了接近3,800亿美元的水平,约占当年进口总额的18%。


微信图片_20220415162838.jpg


计算机芯片并不是个例,细拆工业企业利润的产成品及原材料/中间品存货,可以找到终端产品去库存明显、而原材料持续领先屯库的代表行业,这些行业能够平抑成本短期快速上行的影响—— 如造纸、化学原料与制品、化纤、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服装等部分行业已经有提前半年以上的原材料及中间品的库存累积,这样的行业应对成本上涨将更为从容。以造纸行业为例,其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流2020年以来持续上行,行业龙头中顺洁柔2020年期间积极储存原材料,2021年Q1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达13.6 亿元,同比增长53.0%。


在期货市场进行操作也是当前中游企业锁定产品-原料价差的一种方式。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中游制造行业中不少企业发布公告称拟开展生产经营相关原材料和产品的套期保值业务以保持毛利率稳定,主要集中于以大宗商品原油、 煤炭、铝铜等为原材料的化工、电气设备等行业。以化工行业为例,化学纤维行业龙头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等,为规避原油和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对公司的不利影响,2021年均拟对与公司产业链相关的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




谁是最大的输家?




随着2021年一年的高消耗,各大厂商库存都已经所剩无几,套期保值也终究是一时之策。面对变化无常的价格涨落,未来制造业有一个趋势:产业链整合。一些头部厂商为了减少市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会在产业链上下游进行投资布局或者收购并购。目前比较引人关注的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在产业链上游布局。2021年9月13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拟在江西省宜春市投资建设宁德时代新型锂电池生产制造基地(宜春)项目,总投资不超过 135 亿元。宜春素有“亚洲锂都”之称,其拥有全球最大的锂云母矿,现探明可利用氧化锂储量约 250 万吨。而此前,国轩高科也已在宜春布局。


微信图片_20220415163012.jpg


当然,产业链如果都被头部厂商控制,也并不都是好处。一方面,一些头部企业不了解上下游的产业发展特点而盲目兼并或布局,会导致相关产业经营不善而最终破产另一方面,产业链整合在帮助头部企业规避风险的同时,也存在形成行业垄断集团的风险,他们通过设置壁垒,排斥新进入玩家,使得该行业缺乏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这场涨价潮中最大的输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于2021年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2746 家中小企业(包括中小企业法人及个体工商户两类)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样本范围内,47.92%企业原材料价格较2021年同期有所上涨(行业及区域间表现存在差异);51.02%企业利润表现及现金流状况均受较大冲击。制造业原材料成本占比最高,表现最为敏感,区域间表现差异较大:67.74%企业表示现有原材料库存支撑不足3个月,面临订单不足及不敢接单的双重困难,建筑业“不敢接单”最为突出。20.28%的企业表示若原材料价格维持现有水平则持续经营难度较大。


一位在中小企业从事采购工作多年的工作人员抱怨:“我们现在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原材料价格上涨,但客户的价格不让涨;二是终端客户要求每季度降价;三是在供应商无法降价的情况下,公司要求采购人员想办法让供应商打折。”因为缺乏议价能力,在遇到涨价潮的时候中小企业尤其是低附加值的中小型设备制造商和终端厂商,其成本传导并不如头部企业那样通畅,来自上游原材料涨价的冲击只能自我消化。一些上游供应商会保护大客户或开出重要客户保护名单,并适当给予折扣,而中小客户却要直面“成本传导”带来的的影响。在上述情形下有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出现倒闭或被吞并的现象,各行业也会迎来新一轮的洗牌




写在最后


2022年中国制造业市场所要面临的挑战将更加复杂,更多的不可控因素正在慢慢主导着市场的走向,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原材料上涨或许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是一块试金石。过去在改革开放初期,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时刻,中国制造业都在经历涨价阵痛之后重获新生。这一次在面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节点,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国制造业能否涅槃将是每一个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思考的课题。当然,对于制造业内部竞争将会异常激烈,行业格局也会被重新确立,鹿死谁手,我们拭目以待。